金天科技欢迎您!

联系电话:13758719499

新闻动态

article

网络舆情法律法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11点击次数:88字号:AAA

网络舆情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强调网络运营者需加强用户信息管理,防止违法信息传播,保障网络数据安全。

2.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记录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谣言、暴力、淫秽色情等违法内容的信息。

3.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禁止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服务使用者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侮辱、诽谤、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

二、治安与行政处罚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a.  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刑事责任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a.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在信息网络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  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四、其他相关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

a.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群组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3.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来源、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

五、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办法(如《网络舆情应急预案【2025版】》)强调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明确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小组,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公关部、法务部、市场部、信息技术部等部门负责人。

 规定舆情监测、信息发布、媒体沟通、内部通报、法律手段等具体措施,确保企业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六、法律责任与处罚

 民事责任:侵害他人名誉权需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责任。

 行政违法责任:散布谣言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罚。

 刑事责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金天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服务

金天科技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专业的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服务,助力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 金天科技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34649号-1